看似簡單的管狀混凝土住宅,竟然有機會可以解決香港蝸居問題︳OPod Tube House

香港擁有極高密度的人口(平均密度約為6690/平方公里),又因租屋的租金高漲,房價已經是全球最高的城市之一了,一般平民及外來移工根本無法負擔這樣的房租壓力,因此讓超過幾十萬的市民委屈蝸居於宛如牢籠的狹窄空間中,甚至稱不上是住宅的空間。這些空間在香港被稱為劏房或棺材房。這種生活空間應該是台灣人連想像都無法的吧!

圖片來源:阿波羅網

圖片來源:阿波羅網

如何解決基本民生“住”的問題,是建築師的社會責任。香港的建築師詹姆斯(james law cybertecture)為快速增長的人口提供了解決方案的設計理念,設計了一個簡易安裝、價格經濟的微型住宅,名為OPod Tube House,將混凝土管改造成可居住的小空間,直徑約2.5公尺,面積約9平方公尺,這種管房可解決全球各大城市的居住缺乏危機。

james law為了解決香港蝸居的問題,讓每個人都能有一處有尊嚴及舒適的住所,運用管狀的混凝土當作設計的材料,也許對於一般來說或許有些奇怪,管狀的住宅能用嗎?但建築師的水管住宅概念發表後,完全顛覆了我們對於住宅的想法。

Opods可以容納一到二人,由兩段混凝土管拼裝而成,一段為起居空間、一段為衛浴空間。整體空間包括一間浴室、淋浴間、衣物及個人物品儲存空間及客廳兼臥室,為了節省空間,沙發與床鋪可互相變換。當然,為了能降低成本及快速組裝,安裝的構建較少並且彼此容易固定。

除了能解決住的問題,面對高密度的城市空間,這項設計還能將多個單元垂直相疊,別且透過簡單的金屬樓梯串連上下樓,能有效利用城市廢棄的空地或是無用的巷道(當然不能是防火巷)。

圖片來源:Designboom

圖片來源:Designboom

若真的實現了,同樣的一塊土地所獲得的效益將遠遠超過現在的住宅,並且解決了人口的問題,而且,在城市當中出現一個個圈圈的立面,不是也蠻酷的嗎?

根據報導,如果計畫實踐成功,每個單元可能的花費大約15,000美元(約新台幣45萬以內)。

圖片來源:Fubiz

圖片來源:Fubiz


source: james law cybertectureDesignboomFubiz騰訊網


↓加入走思客快速GET即時設計資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