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圖教學Part2︱辨別透視圖的消失點

接續著簡單理解透視圖的基本概念,首先在開始前先說明一下,繪製透視圖的方式簡單分為二類:徒手繪製法及標準圖學繪製法。實際上,大多數設計師是以徒手繪製為主,而不是以圖學的作圖法來畫。主要係因在設計階段大多以平、立、剖圖上的數據及尺寸做為施作依據,透視圖只是用來作為模擬實際中所呈現的樣貌,所以設計階段的透視圖,本身準確度要求並不高。但是我們必須瞭解這兩種作法其中的不同以及涵義,而我們在接下來的文章內容是以建立徒手繪製透視圖的重要觀念為主。


為何需要辨別透視圖的消失點?

徒手畫透視圖對於透視的概念必須有相當的瞭解,才能畫出符合透視邏輯的透視圖。其中最為重要的觀念,就是「消失點」(Vanish Point簡稱V.P.)。當我們徒手畫透視圖時,必須先決定消失點的適當位置,這個透視圖才畫得下去。而圖學的標準作法則是完成時消失點自然會出現在正確的位置,我們不需事先知道。所以說,「消失點到底應該擺在哪裡?」就是徒手畫透視圖時最重要的問題。

何謂「視線方向」與「視線平面」?

側視圖中的紅色箭頭就是我們的視線方向(View Direction),假設將這個視線方向水平旋轉一圈就會得到一個平面,這個平面我們把它叫做「視線平面」(View Plane)。

視線平面本身是一個假想的平面,而且是一個無限大的平面,這個觀念請務必記住!在透視圖中這個視線平面看起來會是一個水平線,就像上圖右側一樣。而中心點打叉(×)處就是我們的視線方向,因為視線方向永遠朝向正前方,所以在透視圖中畫不出來。而視線平面所形成的水平線在透視圖中,也永遠會在畫面的正中央。像下面的圖示一樣。


當物體方向改變時,消失點會如何移動?

簡單的說,物體方向往哪邊移動,這個方向的消失點就往哪邊移動。範例一(下圖)中,平面慢慢的往「上方」旋轉,而各自的消失點也慢慢的往「上方」移動。當平面的方向慢慢旋轉到與視線方向成垂直的角度時(圖4),消失點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請再看範例二(下圖),圖中的平面漸漸的轉向「右方」,而各自的消失點也往「右方」移動。而圖4的方向與視線方向垂直時,消失點跟上一個範例一樣,不知道跑哪裡去了。這個問題留到後面再討論。
我們再看下面的範例三(下圖),假設我們把圖中的方塊往左側旋轉,這兩個消失點會像下面一樣移動,再繼續轉,消失點又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這裡我們先做一個結論:物體方向往哪邊移動,這個方向的消失點就往哪邊移動。如下面的動畫示範一樣。

當物體方向與我們的視線方向垂直時,消失點到底在哪裡?

請記住,真實世界是一個無限大的三度空間,當物體方向與視線方向垂直時(左右垂直或上下垂直),消失點的位置其實就在我們視線的垂直方向無限遠處。當消失點位於無限遠處時,通往這個消失點的直線自然也變成了平行線。
下圖中所有平面的A方向在上視圖中可以輕易看出與視線方向垂直,所以A方向的消失點就在視線正右方無限遠處。因此通往這個消失點的直線都成了平行線。而圖中所有平面的B方向在平面1與平面5的情況,在側視圖中可以看出剛好與視線方向垂直,這時平面1與平面5的B方向消失點就在視線方向正上方與正下方無限遠處。平面3的B方向的消失點剛好就在視線的正前方,所以消失點位置就是打×的位置。也就是與視線方向相同。
因此得到一個重要的結論,當某個方向與視線方向呈現垂直時,該方向的消失點就在無限遠處。而通往這個消失點的所有直線,必然會是平行線。請注意,總共會有兩種垂直的情況發生,一個是在側視圖中與視線方向上下垂直,另一個是在上視圖中與視線方向左右垂直。
下面圖中劃上紅色的邊,方向剛好與視線垂直,所以呈現互相平行。而另外兩組方向也是各自相同的方向,因此各自通往同一個消失點。

當方向旋轉同樣的角度時,消失點會如何移動?

當下圖中的A方向往上方旋轉某個角度成為B方向時,消失點也往上方移動某個距離。當B方向再一次往上方旋轉相同角度成為C方向時,消失點也會再往上方移動一樣的距離。也就是說,當方向旋轉時,我們可以用消失點移動的距離來判斷旋轉的角度大小。

下圖中的火車每一節車廂的方向變化,就與各自的消失點之間的距離比例一樣。而右側的三棟房子,左右兩棟的消失點與中間那棟的消失點的距離一樣,因此左右兩棟房子的方向與中間房子的方向是對稱的。
下圖中劃上紅色的那三頁,可以從消失點的相對距離看出彼此的方向在角度上是對稱的。


綜上,實際所有的透視都是三點透視

一般的透視法教材都是將透視區分為一點透視、兩點透視、三點透視來分別討論。但是一旦我們瞭解到當方向與視線相互垂直的時候,消失點的位置以及透視圖的模樣會如何變化,這時我們不再需要將透視圖區分為一點、兩點、三點透視來理解,因為實際上所有的透視圖全部都是「三點透視圖」。更進一步的說,透視只有一種就叫做「透視」。

以上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觀念,都是我們徒手畫透視圖時必須知道的重點。無論如何,請務必確實理解它們。後續的文章中還會繼續深入討論下去。
-本文經《一人設計學院》授權引用部分內容,未經本站許可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透視圖教學Part1︱簡單理解透視圖的基本概念

透視圖教學Part2︱辨別透視圖的消失點

透視圖教學Part3︱視線範圍及透視強弱的比例問題

透視圖教學Part4︱透視圖中的相對觀念

►本站投稿信箱:footwork001@gmail.com


加入走思客快速GET即時設計資訊吧!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